您好,欢迎您来到在线捐赠平台。 客户服务 登录 注册 去往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官网

项目推荐

“我想结对一个学习最好、长得好看的孩子”,这种有指向性的公益方式你怎么看?


随着大山孩子的故事逐渐地让更多人知晓,我们的月捐人大家庭也日益壮大。而最近我们时常收到一些这样的咨询:

 

我们想要结对一个学习最好的孩子,让我们的孩子学习起来也更有动力。

我们能和长得好看的山里孩子结对子吗?

特别聪明的孩子总是讨人喜欢,我想我的孩子能和聪明的小孩儿结对可以吗?

城里孩子太幸福了,想让孩子忆苦思甜,能给我匹配生活最困难的孩子作为结对对象吗?

……

对于城里的孩子而言,家长带孩子参与月捐,与山里孩子结对子,主要的意义在于通过公益教育实践,收获同理心、更懂爱与分享。这样的有特殊指向性的结对方式或者捐赠方式,对那些学习不好或生活水平相对好一些的孩子是不是不公平呢?

为此,加油一起成长特地采访了几位相关工作人员,一起来听听他们怎么说。

Q:您和儿童发展计划是如何结缘的?

于:我从小受到希望工程的启蒙,对公益和教育比较感兴趣。而此前自己有了投资银行八年的工作经验,八年之后觉得是时候实现自己的理想了。恰巧那时候遇上了儿童发展计划,当时计划正处于雏形期,并且是一个发展型的项目,计划用6~10年的时间去做一个事情,也是比较全面助力贫困地区儿童发展的项目。而在我看来,教育是急不来的,一次性的捐赠能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,儿童的成长也是需要陪伴的。

 

这个理念当时特别打动我,也让我非常感兴趣,于是便加入了。

 

Q:儿童发展计划的初衷是什么?

于:缩小城乡教育差距,提升孩子的素质教育水平和综合能力。

 

Q:您接触到的山区小朋友是怎样的?

于:羞涩的、调皮的、总体不太善于与人交流、视野比起城市了孩子窄太多了。

 

Q:能分享几个关于山区孩子的故事吗?

于:有一次在艾家坪小学发放美术用品包, 孩子们收到美术物品都特别兴高采烈,我们当时正好在那里举行美术作品比赛,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都纷纷开始作画,而只有一个小女孩,无论我们和老师怎么开导,她始终沉默,也不画画,呆呆的坐了两节课的时间。那时候我就特别想知道,究竟是什么情况让这个孩子压抑了她对新鲜事物的好奇,而且如此沉默,她经历了什么事情?这个对我的触动是非常大的。后来了解之后,得知这孩子是个留守儿童,她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,日常生活中跟爷爷奶奶在一起就很少有交流。家庭教育的缺失,以及在学校里缺少和小伙伴的游戏、交流,使他日益自闭。

 

在儿童发展计划当中,我们最看中的是软性的部分,包括加油课程的开展以及音体美素质教育的推动。加油课程是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,提升自信、交流能力、受挫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;而音体美素质教育呢,其实不见得让孩子掌握多高的音体美技能,而是增进孩子对生活和美的热爱。我相信,通过儿童发展计划软性部分的推动,越来越多的孩子不会再出现这样的情况。


孩子们在上加油课

 

项目在推动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,其中比较让人欣喜的是推动了音体美教师绩效考核方案的出台。因为我们的项目在推动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捐赠人的支持,也引起了威宁教育局的注重,撬动了他们的资源,于是出台了这个绩效考核方案。老师们从此前完全不爱上音体美课,到现在老师们非常积极地参加培训、教学,这样的改变是让人无比惊喜的。

 

Q:如果是家长带着孩子来参与公益,您希望他们抱着怎样的心态?有的家长希望找成绩更好,长得更好看的孩子,您怎么看呢?

于:公益活动的驱动力首先是爱心,家长带着孩子在公益活动的过程中,希望更多的是陪伴、等待和尊重,能给孩子一个更大的视野。但有一点,我认为家长不必急于通过一两次公益活动来改变一个孩子,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尊重孩子的各种选择,小到生活,大到发展方向。

 

我周围就有一个例子,有人捐助的贫困孩子之后没有选择上大学,而是去了职业学校,看似很遗憾,但其实不必,因为在帮助的过程中,已经让他成为了更好的自己,在个过程中他已经感受到了来自远方的爱,他自己也会拥有对这个社会最大的善意,我想这就是在帮助和公益的过程中最有意义的事情。

 

因此在是否要选择成绩好的孩子这点上,我同样认为,有时候不一定成绩好、考了大学就是成功了,很多孩子考上大学可能并没有掌握一门技能,也很评价谁的价值更大,所以在选择孩子的过程中不必特别纠结于成绩。

 

Q:您认为真正的公益是什么? 

于:公益参与在于,陪伴,等待,尊重。公益本身来自爱与责任感,而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,首先要有效,其次要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力,进而撬动更多的资源。

 

儿童发展计划在威宁的目标是跟10000个孩子一同成长,我们希望在威宁这个模式逐渐成熟后,在别的项目区再去推广,比如在西北或是别的省份。我期待着这些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,无论从事什么职业,都能对世界充满善意。

 


Q:从教职人员到从事公益的专职人员,您的心态上有哪些变化?

李:总的来说,现在是一心为了孩子们,帮助他们更有动力的学习。以前我只是想方设法在外面争取项目帮助孩子,现在作为一名公益人员,把眼界放的更宽了,因为需要帮助更多的孩子。

 

Q:和孩子打交道的过程中,您感受到的他们是怎样的?

李:总体上是自卑的、会躲、会害怕。现在通过和孩子们经常交流,他们也更加开朗了。他们之前觉得北京非常遥远,现在参与项目后,收到外地的来信后心里也会更充满希望。

 

Q:您觉得威宁农村的孩子最缺少什么?

李:受环境、社会和家庭的影响 ,他们最缺少的是家庭方面的教育,他们对未来很迷茫,甚至是很没有希望的。

 

在观念上,这边的孩子都希望尽快工作赚钱,而不是通过学习走出去,是比较目光短浅的。这也因为大山里的家长很多文化程度很低,觉得上大学需要很多钱,因此不太重视读书改变命运

 

我认为现在的教育资源已经很好了,不仅义务教育免学杂费,还有外界公益机构的帮助扶贫,现在最缺乏也最难撬动的,其实是当地人意识上的转变。由于环境闭塞,孩子们一路成长以来周围接触的都是种田的,若问他们未来的打算、职业规划,他们是迷茫的没有概念的,因此内心没有好好学习的动力和追求,很多东西是他们从未见识过、更想象不出来的。

 

Q:被资助的孩子都会有哪些变化?

李:最主要的就是在性格方面开朗了很多,和外界人交流不会胆怯,更大胆了。在思想上也不再那么迷茫,对未来开始有期待了。比如说北京对于他们也不是梦一样遥远,而是可能实现的现实,他们也开始憧憬一些以前不敢想的东西。


李梅在和孩子们游戏

 

Q:能分享几个孩子很让你感动的故事吗?

李:之前有两个苗族的姐妹,这两个孩子1-4年级从来没说过话,也没有笑过,而在参与一次加油课之后,她们能在课上交流,说话,给他们照相也会笑了,变得开朗能交流了,这是特别大的变化!

 

这两姐妹之前也几乎没跟外界接触。加油课通过游戏的方式,引导孩子交流,并且在课上是平等的,孩子是不会受到惩罚和嘲笑的,这点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心。因此孩子也逐渐变得阳光起来,老师也更加积极教学。

 

Q:参与月捐的家庭和孩子应该抱着怎样的心态呢?

李:孩子之间保持平等的朋友关系比较好,而不应该说我给他捐钱了这孩子就应该听我使唤,应该帮助我,因为乡村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。

 


Q:作为志愿者,您每天的工作大致是什么?

张:在基金会的呼叫中心,主要做捐赠人的回访,或者是接听捐赠人的疑问电话,给他们做解答,目前志愿者大概干了1年半了。

 

Q:让您印象很深刻的月捐人对结对孩子的要求有哪些?

张:找学习好的、漂亮的、品德好的、家境贫寒的,或者是孤儿的都有。

 

在我看来,每个孩子应该是平等的,这种情况下,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,如果孩子愿意,家长可以代为选择。但实际上有些要求并不是孩子提的,而是家长的想法,比如说想要找个有前途的。这种情况虽然是在做公益,但是有功利心在里面,也会对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孩子的观念带来影响。

 

人与人之间,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的,我们都有个最基本的点,就是平等。小学时期是看不出孩子今后的发展情况。而我们对于捐赠人提的要求,除了性别,年龄可以答复之外,其他的要求一般不做回答,并且这种选择大多是家长想的,而不是本着孩子献爱心的出发点,这样即便行为上献爱心了,但思想上对孩子其实是一种伤害。

 

Q:您收到这样的要求都会怎么回复对方?

张:回复的时候,我们会说我们没有您所说的要求显示出来,只有孩子的性别和年龄能显示,另外我会聊一些关于儿童成长的事情,告诉他们儿童现在的发展,不完全是三岁看小七岁看老,很多农村孩子因为各方的影响,小学可能都不会很优秀,但之后他们会很成功。社会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,而不是单个的。孩子成长的正确道路是需要引导的,如果能碰到好的老师,无论城市还是乡村的孩子,他们都能很好地完成他人生的使命。公平的教育是属于全社会的,而不仅仅是贫穷与不贫穷的区分。

 

Q:您认为真正的公益应该是怎样的?

张:公益的参与是多样的。无论是精神、物质、体力还是时间上,只要本着爱心去帮助他人,都是做公益的一种形式,捐赠只是其中一种。

 

Q:城市孩子(家庭)应该抱着怎样的心态来参加公益呢?

张:相比乡村孩子,城市孩子比较早熟,有些方面受环境影响会早一些。比如说慈善、互助、融合,包括知识面等。

 

通俗讲,不求回报的心态是比较好的。其次,公益回报是多种多样的。比如对于加油一起成长这个项目,参与的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跟山里孩子进行沟通,但抱着不求回报的心态是更好的,这样不会有压力。或者也可以不沟通,默默帮助他,关注他,都可以。

 

之前我们会要求捐赠人通信来往,后来我们发现有些月捐人不愿留地址,也不愿意让孩子知道他帮助了哪个孩子,我也向他们了解过,他们觉得那样对自己是一种压力,要无时无刻想着如何与孩子沟通,其次给孩子也是一种压力和伤害,因为孩子收到信后可能被要求回信,但他们可能自己知道感受却不知道怎么表达。

 

Q:您想对参与月捐的家庭说些什么?

张:付出爱,但不求回报爱。

 

比如我听说过,有的捐赠人和孩子给受捐的孩子写信却没收到回信,之后就说要退出不捐了。我也有接过这样的电话,捐赠人告诉我,说我儿子捐赠了但是没收到回音,觉得特别失望。之后我给他回电话,对这孩子表示感谢,并且告诉他,因为乡村比较不便利,所以没能及时收到回信。相信孩子也是能理解的。这时候更应该把孩子放到主要位置,而不是家长的要求。



儿童发展计划志愿者罗俊在贵州威宁

 

加油一起成长,更是希望能够让孩子互相学习,通过公益教育让孩子成长的更好。作为家长,不该将“不平等”的思想灌输给孩子,影响孩子。带有特殊指向性的捐赠,一定会让公益效果大打折扣。还是那句话,不要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,公平的、平等的公益,才是不忘初心。
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甲2号4号楼一层101 邮编:100191

咨询热线:010-62655199 投诉热线:010-62657336 总机:010-82872688 传真:010-62526268

客服邮箱:fuwu@fupin.org.cn 网址:www.yuejuan.org.cn

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2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 保留所有权利

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859号

京ICP备11037836号-10